據北京市發布數據,北京上半年新經濟實現增加值4707.2億元,同比增長15.2%,增速快于地區生產總值現價增速,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保持在三分之一左右。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2323.2億元,按現價計算,同比增長17.1%。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為代表的新產業快速成長,引領北京經濟轉型升級。
以北京市海淀區為例,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物聯網、網絡安全、虛擬現實等前沿技術領域率先布局,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引領高精尖產業創新發展。北京市的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發展勢頭較好,創新驅動作用更加突出,帶動了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以寒武紀、商湯科技、地平線、深鑒科技為代表的科技公司,在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語音識別等領域形成集群式突破,涌現出許多新技術、新成果。北京市海淀區2018年科技研發投入強度超過10%,其中一半研發投入來自高新技術企業。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72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0余倍。北京市海淀區鼓勵企業創建研發中心,推進百度、數碼大方等領軍企業建設國家工程實驗室。未來3年,海淀區還將力爭培育兩三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千億級領軍企業,新增6家以上百億企業、30家以上億元企業,培育若干科技小巨人企業。
中關村示范區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開展科技活動的比例保持在七成以上。上半年,中關村示范區規模以上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增長21.6%,同比提高6.4個百分點;實現技術收入增長37%,高于總收入增速22.1個百分點。新興領域研發較為活躍。中關村先后誕生了漢字激光照排系統、超級計算機、中文搜索引擎、集成電路器件工藝、高鐵運行控制、綠色納米印刷、5G移動通信、人工智能芯片、石墨烯材料制備、液態金屬增材制造、柔性AMOLED顯示、創新藥物與醫療器械等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和變革性重大科技成果。汽車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大數據、人工智能、5G網絡等新興領域研發投入增長較快,帶動大中型企業研發投入穩步增長。中關村已逐步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等六大新興產業集群。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成電路設計收入,大數據、信息安全市場占有率均成為了全國的翹楚。
目前,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集成電路產業基地,產業規模占全國十分之一。北京聯通正式啟動北京市首批5G站點。今年北京聯通率先開展5G試驗,計劃到2018年底在北京建成組網測試、應用生態孵化、業務體驗宣傳等多場景5G試驗網絡。未來五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機場、2019年北京世園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長安街沿線升級改造建設等重大工程和活動中,努力打造5G典型場景示范應用窗口。線上線下加快融合促進網上零售快速增長,新業態、新模式表現活躍。北京市互聯網金融也保持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