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京在智能機器人發展方面碩果頗豐,服務型機器人以及工業型機器人均取得了關鍵性技術突破,助推國產高端制造裝備的研制和應用跨越式發展,引領并改善人們生活方式 。像北京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已集聚智能制造及機器人企業約50家,涉及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及智能制造研發實驗平臺等重點產業環節,初步形成以安川、哈工大、眾德迪克、儀器儀表所等為核心的機器人產業集群。
據北京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時期,北京市科委仍將以“數字化制造技術創新及產業培育”專項為載體,推動北京數字化制造技術的創新發展,力爭在全球智能制造創新網絡搶占核心樞紐位置,為北京建設成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撐。
“智能機器人把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融合起來,它不僅僅可以應用在工業、農業,還將覆蓋到我們生活中的每個方面,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掌握了智能機器人的終端應用,就有機會把芯片、傳感器等所需核心部件的整個產業鏈帶動起來,這也是中國機器人發展歷史上,第一次來定義系統、定義應用的機會。”李澤湘教授說。
機器人應用正從傳統的工業領域逐漸拓展至家居服務、醫療健康、教育娛樂、國防軍事等服務機器人領域。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最新報告,未來幾年內服務機器人將會實現強勁增長。根據IFR的預測,2016-2019年服務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達到500億美元,將擁有比工業機器人更大的市場空間。據工信部發布的報告稱,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已進入迅速增長階段,預計到2020年,服務機器人年銷售額將超過300億元。
我國服務機器人行業正在迎來快速發展期。而憑借成熟產業鏈、人才儲備、廣闊市場,中國有望占據服務機器人行業的全球領導地位。未來我國將重點突破人機協同不安全、產品創意性能優化設計、模塊化/標準化體系結構設計、信息技術融合、影像定位不導航、生肌電感知融合等關鍵技術。
2016年產業用機器人的近三成是在中國制造的,其規模分別是排名第二、第三位的韓國和日本的2倍以上水平。報道表示,乍一看,中國機器人產業似乎在世界上非常強大,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在產業用機器人領域,瑞士ABB、安川電機、發那科、德國庫卡等世界四大產業用機器人制造商在國際上保持著較高的份額。這些企業在中國推進了研發、生產和銷售的本土化,這對中國此前擴大供應產業用機器人做出了很大貢獻。
有說法稱中國內資企業技術水平比ABB等高端企業落后10年,但近年來,情況稍微有些變化。最具象征性的事件是,中國家電巨頭美的集團收購庫卡。美的集團宣布收購總部位于德國的產業用機器人和工業自動化相關設備企業庫卡。收購后,庫卡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猛增,直指中國市場頭把交椅。中國內資的產業用機器人企業正逐漸發展起來,中國通往"中國制造2025"主要要素之一的產業用機器人"強國"之路逐漸具體化。美的集團還與安川電機合作,應對中國旺盛的產業用機器人的需求。
今后,隨著中國市場大門向高端機器人企業開放,中國國內市場通過并購與合作等方式引入高端機器人的步伐將加快。